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电脑教程 电脑教程

北斗三号卫星成功研制低能离子_北斗三号卫星自主可控

zmhk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北斗三号卫星成功研制低能离子_北斗三号卫星自主可控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北斗三号卫星成功研制低能离子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1.北斗全球组网收官中国北斗为什么值得骄傲?2.北斗三号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

北斗三号卫星成功研制低能离子_北斗三号卫星自主可控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北斗三号卫星成功研制低能离子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北斗全球组网收官中国北斗为什么值得骄傲?

2.北斗三号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收官之星发射

3.2020年,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4.我国为什么要研制北斗三号,对国家和个人有什么意义?

5.收官大吉!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6.大国重器北斗三号是怎样炼成的?

北斗三号卫星成功研制低能离子_北斗三号卫星自主可控

北斗全球组网收官中国北斗为什么值得骄傲?

       6月23日中国北斗全球组网收官,比计划提前了半年,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成功也奠定了我们的航天基础,也值得我们骄傲,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中国北斗为什么值得骄傲?

       北斗全球组网收官30颗组网卫星全部到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今天9时43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随着该卫星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大棋局”的落子定盘,北斗三号30颗组网卫星已全部到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中国北斗为什么值得骄傲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贡献“中国方案”、彰显“中国智慧”、创造“中国速度”、提供“中国精度”?拥抱全球,北斗与世界分享中国“奇迹”。中国北斗,中国骄傲!

       北斗三号三大亮点亮点1:星座星间链路技术实现联通无极限由于我国北斗系统不能像美国GPS那样,在全球建立地面站,为了解决境外卫星的数据传输通道,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研制团队攻克了星座星间链路技术,采取星间、星地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链路互通,这就是说,虽然“看不见”在地球另一面的北斗卫星,但用北斗卫星的星间链路同样能与它们取得联系。用星间链路技术实现太空兄弟间手拉手,心相通,不仅实现了相互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还能相互测距,自动“保持队形”,可以减轻地面管理维护压力。

       亮点2:新技术实现卫星长寿命“北斗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中国发展卫星导航技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为全人类提供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基础设施,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十分重要”,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说,就像停水停**响城市生活一样,卫星导航服务一旦中断,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行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卫星导航的可靠性、连续性提出了苛刻的设计要求。为了提高卫星在轨服务的可靠性,北斗三号卫星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使卫星的设计寿命达到12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为北斗系统服务的连续、稳定提供了基础保证。

       亮点3:新“神器”让服务“零误差”为了提高服务的精度,北斗三号配置了新一代原子钟,通过提升原子钟指标,提升卫星性能、改善用户体验。原子钟是利用原子跃迁频率稳定的特性保证产生时间的精准性,目前国际上主要有铷原子钟、氢原子钟、铯原子钟等。我国北斗卫星采用铷原子钟,同时还配置了性能更高的新研国产氢原子钟。氢原子钟虽然质量和功耗比铷原子钟大,但稳定性和漂移率等指标更优。星载氢原子钟的在轨应用,对于实现北斗导航定位“分秒不差”,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推荐:太阳系八大行星哪些有大气层地球是怎么来的如何形成的关于星座的顺口溜记忆口诀好命星盘几大特质大富大贵的星盘地球上的水会用完吗主要分布在哪里

       奇点星座网,很多女生都会关注的星座知识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还可以在底部在线咨询奇点星座网。

北斗三号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收官之星发射

       2020年6月2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枚火箭腾空而起,它托举着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奔向太空,摄影机记录下了卫星在太空展开太阳帆板的真实过程。

        这是北斗三号卫星全球组网的最后一次发射,中国用26年时间,终于独立建造出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时间来到1990年,震撼世界的海湾战争开打了,美国GPS定位系统,第一次以武器制导的形式大获成功,在总结报告中,美国人将海湾战争归结为GPS的胜利,中国和世界都从这场战争中感受到了拥有导航卫星的重要性,终于在1994年2月,中国决定正式上马北斗卫星工程,这一年,已经65岁的孙家栋被任命为总设计师,他曾留学苏联,当年被钱学森赏识,特意调他任东方红一号总设计师。

        美国和俄罗斯,都选择一步到位的模式建造导航系统,但早期北斗的技术和人才都非常匮乏,所以中国根据现实情况,选择了三步走的开发模式:

        第一步,北斗一号,服务于中国,实现区域性卫星定位零的突破。

        第二步,北斗二号覆盖亚太地区,实现定位导航等综合功能。

        第三步,北斗三号,实现全球组网,服务全世界。

        2000年6月,应中国和欧盟的申请,联合国电信联盟从航空导航频段中,挤出了最后一小段频率,供世界各国平等申请,根据先用先得和逾期作废的国际规则,申请频率启用时限为7年,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在2007年4月17日之前发射卫星并成功播发信号,否则,一切都将化为泡影,刚刚起步的北斗二号,必须直面一场与时间的赛跑,2005年,北斗二号首颗卫星已经进入最紧张的生产阶段,但供卫星使用的星载原子钟却依然与需求存在差距。原子钟为导航卫星提供时间频率基准,是重要的核心部件,它决定了卫星定位和授时精度的基础,北斗二号首颗卫星装载的4台原子钟,采用了1台国产加4台进口的配置方案,但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上,西方国家对于星载原子钟这样的高 科技 产品,几乎全部对中国禁止出售,经过谈判,只有一家欧洲公司愿意向中国出售,但不仅价格一涨再涨,在供货进度,性能质量和服务保障方面也不断出问题。2005年5月的最后一天,北斗二号团队最终决定,首颗卫星的四台原子钟全部采用国产,而此时距离北斗二号升空,保住频段的时间已不到两年,此前,只作为备份的国产原子钟,一夜之间转正,这意味着要在一年半内,实现技术突破并生产出中国自己的星载原子钟。

        2006年9月,在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后,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的星载原子钟研制成功,2007年4月14日,首颗北斗二号卫星发射升空,但根据国际电联规则,只有收到卫星的传输信号才视为有效获得频率使用权,为了保住频率,卫星必须在88小时内传回信号,一直等到4月17日晚八点,终于在发射80多个小时后,北斗二号传回了清晰信号,此时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最后时间,已剩不到四个小时,几乎是在大门即将彻底关闭的最后时刻,中国挤进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

        从2017年11月开始,作为中国北斗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北斗三号开始朝着最后的目标快速迈进,在随后的32个月中,中国以月均一颗星的速度,并且以百分百的成功率,发射了32颗北斗卫星,创造了世界导航卫星组网发射的新纪录。

        2020年6月23日,北斗系统最后一颗卫星升空,实现了全球组网。至此,中国耗时26年,投入超120亿美元,将总计59颗卫星送入太空。

2020年,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中国最后一颗北斗三号将于今日发射,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星。那么最后一次北斗三号发射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那我们就用星座知识来详细揭秘一下吧!让我们来看看!

       北斗三号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6月16日推迟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相关技术问题已排除,任务已重启。重新发射的窗口定在6月23日9点43分。祝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决战胜利。

       这意味着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即将完成,服务范围覆盖全球。

       在军事领域,北斗三号终端的需求即将进入爆发期。目前军用北斗导航终端仍然是北斗二号和北斗一号产品。预计第三代军用北斗终端产品将于2022年下半年小批量供货,2021年进入批量供货阶段。太平洋证券推测,未来几年换装需求将爆发,带来相关标的需求的快速增长。在民用领域,工业应用将进入推广期,“北斗5g”将催生巨大需求。目前,北斗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广泛应用于测绘、渔业、公安、农机等行业,并扩展到智能网联汽车、民航、海洋观测等领域。未来,5g带来的移动物联网革命将推动时空信息应用的无处不在。继移动位置服务经济和共享经济之后,它极有可能形成重大的商业机会。太平洋证券认为,中短期来看,北斗的投资机会主要来自政府和军品采购,军品毛利率高,极大提振相关企业业绩。长期来看,民用市场的国产卫星定位导航产品将长期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资料: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共30颗卫星。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服务模式。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内提供免费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m,授时精度50ns,测速精度0.2m/s,授权是为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整性信息。2018年11月19日2时07分,我国以“一箭双星”的形式,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开始提供全球服务。2022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我国为什么要研制北斗三号,对国家和个人有什么意义?

        1、2020年1月7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送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成功。此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高通量技术实验验证。2020年首发成功!

       2、2020年1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吉林一号”宽幅01星发射成功。(又称“红旗一号-H9”),这是第16颗吉林一号卫星。此次任务还搭载了NewSat7/8卫星、天启星座05低轨物联网卫星(人民一号)等3颗小卫星。

       人民一号卫星质量40kg左右,设计寿命三年,可通过推进剂进行轨道和姿态调整。人民一号卫星共搭载了2台光学载荷,主载荷为一个为多光谱相机,地面分辨率为1米;同时搭载一台高光谱相机,地面分辨率为30米。

       人民一号卫星具有专业级图像质量、高敏捷的机动性能、丰富的成像模式和高集成的电子系统等技术特点。该卫星在农业遥感、生态环境监测、灾害应急、黄河生态监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森林防火预警、态势感知等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

       3、2020年1月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发射成功。

       这是我国民营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低轨宽带卫星。该卫星可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服务,入轨后将开展相关技术和业务验证。

       4、2020年2月2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E星、F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轨道,主要用于在轨开展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

       5、2020年3月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托举北斗三号GEO-2卫星直冲云霄。这是北斗系统的第54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二号、三号系统3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卫星已经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算起,中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距离北斗三号系统建成,仅一步之遥。

       6、2020年3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长二丙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本次任务搭载验证一子级剩余推进剂再入排放技术,持续提升落区安全性。此次是今年长二丙执行的第一次宇航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29次航天飞行。

       7、2020年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收官大吉!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到此,北斗导航系列卫星55颗全部圆满发射。

一、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的建设进程

       北斗卫星系统的建设始于1994年,到2020年完成北斗三号的组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历时26年时间才得以全部完成。

       2000年10月和12月,长三甲火箭成功发射第1、第2颗北斗一号卫星,首次实现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的跨越。

       2004年,我国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通过长达8年的时间将14颗卫星(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发射组网,将服务范围从中国扩大至亚太区用户。

       2009年,我国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工程建设。北斗三号系统共有30颗卫星,包括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至此,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化,可向海外用户提供基本导航服务。

二、全球已经有了GPS,我国为什么还要研制北斗三号导航卫星?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问题。如果依赖于美国的GPS,就会使我国社会生产的发展受制于美国。

       比如,最开始只有美国建成了GPS时,美国在GPS上加入了信号干扰,人为的降低民用频道的定位精度。直到俄罗斯研制出了格洛纳斯,美国害怕GPS失去民用市场,这才把信号干扰去掉。

       在我国不如美国强大的时候,美国会允许我国使用他们的技术,而一旦我国在经济、科学等领域要超越美国时,美国必然会打压我国。例如,当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有超越美国之势时,美国就对我国启动了贸易战;当华为5G技术领先于美国时,美国就利用国际霸主地位全面封锁打压华为芯片制造与网络布局。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甚至是基础设施中的支撑和基础。如果这些基础设施依赖于美国的关键技术,当我国强大到令美国感到对他们有威胁时,必然就会停止对我国的供应,并且一定还会对我国进行技术上的封锁与压制。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必须要有高远的眼光和长远的规划。

       我国发射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组件100%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不依赖任何其他国家。所有国家将在卫星导航的应用层面上都制约不了我国。

三、北斗卫星导航对我国产业有什么影响?

       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其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的贡献率达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80%以上。

       例如,2015年,除智能手机外的北斗导航终端产品销量只占全部终端产品的5%,而2019年这一比例达到了19%。

       导航系统在很多领域有重大的应用。例如,目前自动驾驶发展方面,增强定位功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还有其他共享交通工具、智能手机、无人机、物联网、穿戴设备等终端在导航系统的支持下将会有快速的发展。这些都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产业。

四、北斗卫星导航对个人生活有什么影响?

       北斗卫星导航对我们个人生活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比如上个月底,昆明有12位老人和3个小孩自驾到云南怒江旅游。结果遭遇山体滑坡导致信号设施破坏,家人电话打不通,从而失联。这时就可以通过卫星导航进行定位搜救。

       再如利用北斗定位技术,将来在市场上买菜时,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追踪到蔬菜的生长地点、以及管理环节施过哪些肥料等。

       北斗导航的优势主要有两个:

       一是卫星能主动找到定位设备。它采用了有源和无源结合的方式,人们在使用无源方式时,卫星就可以主动找到定位的设备,无需设备向卫星发射信号。这样,我们在定位时就更轻松、方便了。

       二是高精度定位。我国的北斗定位精度在设计上高于美国的GPS和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例如,ofo小黄车与北斗导航共同推出北斗智能锁,小蓝单车利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了米级定位等。

       相信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在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极大惠及世界人民,大大提升我国的世界影响力。同时,也会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大国重器北斗三号是怎样炼成的?

        6月23日9时43分,由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星,也被称为“吉星”),因为在“吉星”家族中排行老三,大家也称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为“嚞星”。

        GEO系列卫星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作用关键,作为一颗驻守在高轨天疆的“大块头”,“嚞星”肩负显著增强北斗三号整体技术指标的职责,还携带了很多神器,为北斗三号在轨运行和应用之路开疆拓土。随着“嚞星”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大棋局”的落子定盘,北斗三号30颗组网卫星已全部到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星座 部署全面完成。

        全球组网 嚞星高照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MEO卫星(地球中圆轨道卫星)、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MEO卫星,3颗IGSO卫星和3颗GEO卫星。

        相对于灵动活泼的MEO卫星、飘逸优雅的IGSO卫星,吉星家族安静地驻守在我们上方36000公里的天疆,高高地深情凝视着兄弟们的工作,虽然自身也具备十八般武艺,但是他们给自己赋予更重要的使命——为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指标提升提供增强服务。

        作为北斗家族中的“大个子”,吉星家族具有宽大的体型和强壮的体魄,他们采用的卫星平台,是航天五院研制的东方红三B(导航)卫星平台,是我国现役规模较大的卫星平台之一。

        强大的承载能力让“嚞星”和两位哥哥一样,具备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测定、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功率增强、站间时间同步和定位六大本领,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导航及增强服务。

        吉星家族沿袭了北斗系统最鲜明的特色,有源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是中国北斗系统的创举。

        北斗三号的短报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发送能力从一次120汉字提升到一次1200汉字,突发情况时无需字斟句酌,足以将情节一次性说清楚,还可发送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

        此外,北斗三号的服务能力较北斗二号拓展了10倍,在通信、电力、金融、测绘交通、渔业、农业、林业等领域,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北斗导航系统的普惠服务。

        今年3月份,北斗三号第二颗GEO卫星就位后,北斗系统新体制下有源定位功能得到验证,拉开了无线电测定功能全面升级的序章。随着“嚞星”的入列,北斗三号吉星三兄弟在太空团聚,将在赤道上拉开更大距离,为“一带一路”沿线更广阔的区域提供服务,北斗特色将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大国重器 中国制造

        “嚞星”作为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收官之星”,秉承北斗研制一直以来坚定走国产化道路的思想,在国产化方面也是集大成之作。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一点五院北斗人在北斗研制的道路上感触很深。他们经历过关键单机和元器件被一些国家“卡脖子”的挫折,但始终没有动摇走自主可控道路的决心。因为五院北斗人深知北斗是国之重器,事关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

        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陈忠贵介绍,北斗导航系统面向国家安全、 社会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供时间基准、空间位置基准,对国家的重要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程度非常大。

        在被问到建设北斗全球导航系统难在哪儿的时候,“高精度的太空灯塔如何建立起来?自己的位置谁来测?怎么保持稳定?并且多颗卫星如何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用平实的语言提出了“北斗灵魂四连问”。

        “四连问”涉及到从卫星本体构造、导航总体技术、核心单机研制、自主创新突破四个方面,国产化之路,步履艰难,通过三代北斗系统的 探索 与实践,终不负时光,交出了一份闪亮答卷。

        北斗一号解决了卫星最基本的问题,诸如供配电的太阳帆板,是为卫星提供由光转为电的部件,以及控制系统的转动机构,这些核心产品的国产化,让北斗卫星的身体有了一副中国体格。

        北斗二号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让卫星导航系统“心脏”跳动出中国心率。

        北斗三号则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建立了器部件国产化从研制、验证到应用一体化体系,彻底打破了核心器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

       北斗三号卫星所搭乘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也是在“五四三二一”的倒计时中点火升空的,先是喷出火焰、吼出巨响,随后刺入苍穹。不过,这个最让人熟悉和震撼的画面,却只是整个发射的开始,并不意味着最后的成功。

       只有火箭将卫星送到指定位置,也就是所谓的某个轨道,才算是完成“扶上马送一程”的任务,否则即便飞得再高,从火箭这个环节来说也是“功亏一篑”。

       也因此,就某次航天任务而言,从火箭点火,到宣布任务成功往往要等上一段时间。这个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和卫星所在的轨道高低有关,比如高轨道自然要飞得久一些,低轨道飞行相对要省“油”一些,快一些。如果要经过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自然要更久。不过那是卫星的事,火箭只需把卫星送到地月转移轨道即可交差。

       至于这一次北斗三号的发射,细心的人可能会留意到,11月5日19时45分,北斗三号所乘坐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已经点火,但直到4个多小时以后,整个任务才宣布成功,那时已经接近11月6日凌晨零时。通过公开报道,大家会发现,北斗三号首发的两颗卫星是地球中圆轨道,这并非围绕地球的最高轨道,却为何如此“耗时”?

       原因在火箭身上。

       事实上,这一次,北斗三号卫星乘坐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左右,剩下的时间,则都交给了一个名为“远征一号”的上面级,后者接力,经过3个多小时的奔波,将北斗三号卫星送入目标轨道,才得以完成发射任务。

       有的人对“上面级”并不陌生,它和火箭一样,也是一种运载工具,简单说即是在原有三子级火箭上面,增加相对独立的一级,形成“四级火箭”。其功能类似于机场的“摆渡车”,后者将乘客送往不同目的地,上面级则先后将不同的卫星直接送到工作轨道。

       也因此,上面级又被称为“太空摆渡车”。当然,它执行的往往是中高轨航天器发射任务。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的远征一号上面级于2015年3月31日成功首飞。这一次,是远征一号上面级第4次执行发射飞行任务。

       此前,在没有“太空摆渡车”时,运载火箭把卫星送入“转移轨道”后,卫星要通过自身变轨到达工作轨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副总设计师叶成敏称,这个过程需要消耗“数吨”燃料,飞行“数天”。而“太空摆渡车”,“接力”火箭飞行后,仅用几个小时就能把卫星送入工作轨道。

       从这个角度来看,4个多小时后即迎来“发射成功”,已是比较快的了。

       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截至目前,世界航天大国先后研发的此类运载器达数十种之多,如美国的半人马座、俄罗斯微风和护卫舰,都是著名的上面级。毕竟,这样的上面级不仅能减轻卫星自重、减少卫星的燃料消耗、延长卫星使用寿命,还能增强运载火箭的任务适应性。

       至于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也已着手研制上面级,不过此前均为满足某一单一任务而研制,这些运载器对于更多发射任务适应性较弱。而“远征一号”上面级通用性很强,能多次点火启动,可满足不同任务需求。

       回到中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打造,叶成敏说,上面级也是未来北斗三号卫星全球组网的主要发射方式。

       他还透露,到2018年,“太空摆渡车”有望新添成员——远征一号乙上面级。这是上面级中的商业化版本,届时将与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组合,执行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空间活动将变得日益频繁,一箭多星、直接入轨的发射方式,探月、探火的深空探测任务等需求量将显得更加可观。此外,空间站补给的发射与摆渡任务也已提上议事日程,空间碎片主动清理、在轨加注与延寿、目标航天器轨道转移及系统重构等空间应用产品的市场需求将逐渐显现。

       空间运输方兴未艾,空间应用鸿蒙初辟,属于“上面级”的空间运输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北斗三号卫星成功研制低能离子”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